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银行涉足白酒业,贷款酒品:商机还是风险

本文给大家分享的是银行涉足白酒业,贷款酒品:商机还是风险的相关内容!

在金融与实业的交融中,银行涉足白酒业,贷款酒品的现象引发了热议。这是一场商机还是风险的游戏?银行业能否在白酒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又将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挑战?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一话题。

酒讯智库|银行进入白酒行业,贷款卖酒是馅饼还是陷阱?

泸州葡萄酒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泸州葡萄酒协会”)获得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泸州银行等多家银行的32亿元信用。在此之前,酒城的金融业与酒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泸州银行高新技术支行、川酒集团申请银行授信50亿元、专属信贷服务“酒城同心•”;金融快贷等围绕白酒行业的各种金融项目,从当地政府牵头,到酒企与银行,再到行业机构的统筹带动,“白酒”金融基因在酒城的血液中奔腾。

走出泸州,银行与白酒行业的频繁合作,“白酒系”银行相继上市,白酒企业的金融布局逐渐从“会赚钱”走向“会用钱”。

01、银行进入白酒行业

当地金融机构促进白酒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各大酒城并不少见。上一轮银行“饮酒”仍在2012年左右。当时,正是“黄金十年”的结束。

由于八项规定和塑化剂事件的影响,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放缓,进入调整期。白酒行业的融资也从早期的“万业来朝”变成了很少有人关心的问题。

进入周期性调整,对成千上万的中小型葡萄酒企业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最直观的影响是市场收窄。数据显示,“黄金十年”结束后的第一年(2013年),我国1423家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收入为5018.01亿元,同比增长11.22%。表面上看似增长,但增速已降至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804.87亿元的利润总额有所下降。

86家企业亏损,不仅亏损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16家,累计亏损也比去年增加1.38倍至8.31亿元。

收窄市场的影响落在企业头上,是资本链压力的问题。

如果早两年,无论是规模扩张还是品牌升级,只要一个白酒企业能讲出一个逻辑自洽的故事,资本就愿意付出代价。要知道,黄金十年来,涉足白酒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有100多家,投资金额从几千万到几十亿不等,其中联想集团投资超过20亿元。

浪潮消退了,中小型葡萄酒公司变成了无助的裸泳者。此时,银行金融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基础扎实但短期沮丧的白酒行业。此时,“白酒供应链融资”作为葡萄酒企业的创新融资登上了历史舞台。

2014年“中国酒类创新模式•”;在供应链融资峰会论坛上,中国银行、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银行透露了白酒供应链融资的工作计划。今年以来,白酒原材料采购、生产、和经销商整个产业链的金融体系逐渐充实。

值得一提的是,葡萄酒垂直电子商务作为葡萄酒供应链的一部分,具有模式创新和葡萄酒流通功能,迎来了爆发期。酒仙网、葡萄酒美容网、也购买葡萄酒、品尚葡萄酒网、中国葡萄酒网都是这一时期的首都宠儿。

回到2024年,白酒行业的情况与2013年有些相似——刚刚经历了一轮资本热潮,在不可抗力的打击下进入了调整期。此时,金融机构的信贷无疑是白酒行业许多中小型白酒企业的及时雨。

自2023年以来,银行将葡萄酒行业的各种项目和产品集成到困境中。

例如,交通银行湖南分行推出的“湘酒贷款”、中国农业银行山西分行推出的“白酒e贷”、邮储银行绵竹支行“流水贷”、四川中国银行推出的“酒链e贷”等。

还有很多产品已经持续了10多年,比如“川酒e贷”(中国农业银行泸州分行)。

02、酒企资金周转站

如果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设立创新贷款项目是一种场外支持,那么大型葡萄酒企业在金融业的布局就是从内部探索葡萄酒行业的财务问题。“葡萄酒系统”银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所谓“白酒系”银行,实际上是指泸州银行、贵州银行、宜宾银行等与葡萄酒行业密切相关的银行。

这些银行通常由葡萄酒企业或相关企业持有,其业务也非常关注葡萄酒行业。

例如,宜宾银行单一最大股东五粮液集团拥有两家白酒行业专业分行,与五粮液集团密切合作;泸州银行最大股东为泸州老窖,2023年12月22日成立第一家“白酒专业分行”高科技分行,是泸州第一家专注于白酒行业的分行;茅台集团在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背后,因为被称为“茅系”银行。

对于白酒企业参与银行的行为,博通咨询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鹏波表示,白酒投资相关银行,一方面,这些大企业本身就是银行的大客户,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金融业来保证资本需求,更容易控制行业的上下游。

也有一些观点认为,葡萄酒企业参与银行可以为其下属经销商的贷款提供更大的便利,不仅可以缓解经销商的财务压力,而且可以进一步释放葡萄酒企业的出口。事实上,许多葡萄酒公司确实与银行达成了合作,并为经销商设立了贷款产品。

例如,中国银行山西分行为汾酒经销商推出了“汾酒贷款”,四川中国银行的“酒链电子贷款”与泸州老窖共同为经销商客户设立。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贵州银行、贵阳银行、泸州银行、宜宾银行等“葡萄酒”银行已上市。

洋河集团、汾酒集团、安徽古井集团、四川沱牌愿意集团等投资触角也延伸到保险公司、证券机构等更接近的领域。

这些金融领域的布局不仅“方便”了对白酒行业的投资,而且也将视野转移到了各行各业。

例如,在茅台投资基金投资的10多家公司中,嘉美包装、李子园、万凯新材料、天一尚佳、新巨峰等涉及饮料包装、食品饮料、高科技材料等领域。

03、贷款的陷阱和馅饼

无论是银行入酒局,还是酒企涉及金融,本质上都是双方利益权衡的结果。

一方面,银行需要葡萄酒行业稳定的客户,甚至大型葡萄酒集团稳定的现金流,而葡萄酒企业则通过深化金融领域来振兴产业链和闲置资金。

但在葡萄酒行业,如何促进贷款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处理。

一旦操作不当,就有可能造成“逼”经销商贷款的局面。此前,一些经销商向媒体透露,一些著名葡萄酒企业推荐独家贷款,甚至一些葡萄酒企业公司愿意为经销商提供担保来实现贷款。此前,泸州老窖因2023年长期贷款超过100亿元而被质疑向酒商借款。

虽然泸州老窖否认了这一猜测,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龙马兴达设立的“葡萄酒商业贷款”、“葡萄酒企业贷款”、“葡萄酒贷款”等产品,从最初缓解经销商压力的措施,也变成了公众舆论向经销商压力的“铁证书”。

尤其是在酒类经销商生活艰难的时候,一笔看似及时下雨的贷款,在紧张的环境中也透露出几分危险。

以目前广泛使用的“提货权质押”为例,这类贷款申请一般是名酒经销商与酒企签订协议后,由酒厂担保获得的贷款。在这个过程中,前期资金从银行处理的经销商流入酒企(贷款到达后提货),后期资金在经销商获得额后返回银行(还贷)和酒企(交付余款)。

原则上,葡萄酒供应商只需支付部分存款(获得提货权)就可以经营著名葡萄酒。但同时,一旦市场遇到障碍,或产品品牌市场影响有限,流畅的资本流动路线无法成功实现闭环,最终结果是渠道产品库存积压,经销商无钱偿还贷款。

到目前为止,金融机构向经销商贷款的逻辑悖论也浮出水面。在行业调整和资本流动有限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信贷向白酒供应链注入活钱,缓解行业上下游的财务压力。

当市场行业不佳时,这种缓解的压力只是一种延迟的压力。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消费市场的动态。

但从目前市场回调的进展来看,这并不是一个尝试小战斗的好时机。根据中国葡萄酒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2024年白酒行业复苏较弱。在股票竞争的背景下,80%的企业表示市场寒冷,超过一半的经销商和终端表示,在节假日消费稳定的情况下,利润率有所下降。

一位银行从业者表示,目前各家银行与葡萄酒企业合作的(贷款)产品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本质上都没有对错之分。在葡萄酒行业之外,许多行业都有这样的合作。

最后,这取决于一线人员的操作。

如果暗示或强迫经销商贷款,对银行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这意味着后期付款的可能性将会降低。但由于业务员的业绩要求,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贷款人自己才能做好市场前景的评估。

这次,和银行涉足白酒业,贷款酒品:商机还是风险有关内容就为朋友们整理到这里,更多品酒技巧、酒水文化知识以及各种酒水品牌介绍可查看本站其他栏目。

网站首页

返回栏目

发表评论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阅读

2 43965